前言
很多人分不清楚職業拳擊以及業餘拳擊的差別,通常會覺得職業拳擊比較厲害,其實並非說業餘拳擊比較"業餘",而主要是規則以及選手身分代表的差異而已。
早期職業拳擊比賽權王爭霸賽,是打15回合的。
因為下面真實發生的事件後,協會才被迫修改規則的,不然職業拳擊以商業考量為優先的狀況,是會把選手安全擺在後面的,這樣比賽的精采程度才會提升,觀眾都喜歡擊倒的比賽;
而業餘拳擊非常重視選手的安全性,但相對地比賽的精采程度就會隨之下降,一場比賽KO獲勝的情況比較不會發生,通常的是TKO(技術性擊倒)獲勝,或稱RSC(Referee Stopped Contest )獲勝。
---------------轉貼文章開始---------------
【拳擊小知識】你知道世界拳擊理事會(World Boxing Council, WBC),因為1982年的一場意外,將拳王頭銜戰的回合數從原本的15回合修改至12回合。
1982年的11月13日,當時的南韓選手 Duk Koo Kim (金得九) 挑戰當時的 WBA Lightweight 拳王 Ray Mancini。在這場賽事之前 Kim 從來沒有打過 15 回合的賽事,反觀 Mancini 則經驗豐富。在那場挑戰賽中,Kim 絲毫不是 Mancini 的對手,根據統計 Kim 在該場賽事高達39次的攻擊是直接命中頭部,但裁判並沒有終止比賽,直到第14回合後 Kim 遭到 Mancini一計重擊才被判定 KO 獲勝。 Kim 之後被緊急被送到醫院進行手術,4天之後宣告死亡,當時 Kim 的未婚妻正懷著他的孩子...
更讓人難過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當中,那場冠軍戰的場上裁判Richard Green 以及不幸過世的 Kim 母親相繼自殺,而拳王 Mancini 更經歷長時間的自責,拳王認為自己是一手造成 Kim 過世的兇手,之後 Mancini 宣告引退,結束了自己的職業拳擊生涯。
這個事件引發職業拳擊規則的討論,也因此 WBC 將冠軍戰的回合數由15回合調整至12回合,其他拳擊組織也跟進這項規定。場上裁判判定 TKO 的尺度拿捏也較為寬鬆,爾後裁判認為場上弱勢一方已無反擊能力,多直接終止比賽,讓選手多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資料來源:
FB 發現拳擊